在融安县东北部大石高寒山区,山高路陡,崎岖难行,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一年气温低于12℃的天气有100 天左右。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当地群众只能养殖本地土鸡。本地鸡具有体质健壮,羽毛丰满,抗病力,觅食性,耐粗饲及抗严寒能力强,非常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饲养。散养鸡繁殖都是采用传统的由母鸡自然孵化法,一只本地母鸡一个产蛋期产蛋量是15 个~25 个,产蛋结束后就出现抱窝孵化,正常的孵化期为19 天~21 天出雏。自然孵化是最可靠的孵化方法,只要种蛋和孵化过程中不出问题,孵化出雏率可达95% ~100%。但是,在乡下经常看到一只母鸡仅带3 只~5 只小鸡,最多的也不超过10 多只。农村中普遍存在着母鸡下蛋的多,能孵化的蛋少或者是孵化的蛋多,孵出鸡的少的说法。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经调查了解造成农村散养鸡孵化出雏率低的原因,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北洲养鸡网
. 造成孵化率低的因素
1.1近亲繁殖和没有进行本品种选育。大石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山里人所养的种鸡都是从自养的同窝鸡中留下。也没有经过对本品种选优培育,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由于近亲繁殖而孵出弱雏或者死雏。
1.2饲养管理粗放,饲料品种单一。山里人养鸡不论大小,都是以喂米谷子玉米籽为主,没有添加任何微量元素。由于种公鸡缺少某种微量元素而造成弱精或死精无法受精,从而导致种蛋孵不出雏鸡。
1.3无鸡舍和鸡笼简陋。农村一般都是在屋檐下或者在猪牛栏一角,用几根木条钉成简易的所谓的鸡笼。母鸡在这样差的环境生蛋孵化,任其风吹日晒雨淋,易受犬猫偷袭咬烂鸡蛋,污染整窝蛋从而造成孵不出雏鸡。
1.4母鸡产蛋后没有捡蛋。农村养鸡普遍存在一种习惯,就是母鸡产蛋后没有捡蛋的习惯,认为如果捡了蛋母鸡就再不产蛋,所以从母鸡一开始产蛋到产蛋结束一直将蛋留在蛋窝内。由于受到温差的影响,造成孵化出雏率低。
1.5鸡蛋保管不善受到污染影响孵化出雏率。在农村经常看到用塑料袋或塑料桶装鸡蛋,并且将袋口扎实和盖紧桶盖保管鸡蛋。另外,农户检蛋时发现鸡蛋表面粘滞些鸡粪时,就用清水来洗干净。以上这些方法都不符合鸡蛋的保管要求,直接影响孵化出雏率。
1.6母鸡假抱影响孵化出雏率。所谓假抱,就是母鸡呈现抱窝现象,但没有恋窝抱蛋,抱窝几天或3 天~5 天后就再也不抱窝。初次抱窝的青年母鸡出现假抱现象较为多见,也有个别经产母鸡偶尔也会出现。由于母鸡出现假抱现象使整窝蛋全部报废,孵化不出雏鸡。
1.7用含有芳香挥发油的木材做鸡笼导致孵化出雏率低。含有芳香挥发油的树有樟树椿树山苍籽树八角树等。这些木材的挥发油污染了鸡蛋表面并堵塞了鸡蛋的呼吸微孔,造成胚胎的死亡。
1.8孵蛋鸡窝受到油烟或有毒气体的污染。农村经常看到有的农户在伙房内给母鸡抱蛋,认为伙房内温暧容易抱出鸡仔。有的农户还在母鸡抱蛋的窝边堆放农药化肥农机具点蚊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孵化出雏率。
1.9蛋窝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孵化出雏率。农村群众一般都用稻草编制成蛋窝(也有的用秕谷堆成)给母鸡抱蛋。用稻草编制而成的蛋窝形态都是呈v字形,不利于母鸡孵化翻蛋。用秕谷堆成的蛋窝不结实,母鸡孵化翻蛋时易造成散窝,这些影响到孵化出雏率。
1.10孵蛋的数量不合理使孵化出雏率低。有的群众不根据母鸡个体的大小来决定孵蛋个数,而是母鸡生多少蛋都全部装窝孵化。结果造成个体小的母鸡抱太多的现象,影响了孵化出雏率。
. 整改措施
2.1做好本品种选育。即在本群鸡中选择个体大健康的鸡留作种用,公鸡最好到偏僻的村屯购买。一般作为种用的鸡应在每年的春季孵出的第一批鸡中选留。公鸡的使用年限为2 年~3 年为好,彻底改变养长寿公鸡的旧习惯。但也要防止出现老配少或少配老的现象。
2.2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喂鸡法。彻底改变农村单一喂一种饲料的养鸡习惯,充分发挥配合饲料营养全面的优势。满足种鸡各种营养的需要,从而提高鸡蛋的孵化出雏率。
2.3修建有专门的鸡舍和鸡笼。鸡舍和鸡笼要求要坚固安全,防止敌兽的侵害。不能屋檐下猪牛舍内农具舍等环境污染的地方建鸡舍。
2.4要彻底改变农村的母鸡产蛋后不捡旧习惯。坚持每天清捡鸡产的蛋并妥善保管好。这是提高母鸡孵化出雏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捡蛋发现蛋表面粘有污秽或鸡粪时,可用卫生纸擦干净,不能用水洗。保存鸡蛋的方法最好用竹筐或者用纸合箱装,箱底用切短的干稻草或秕的防疫管理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实行。⑦安全引种制度,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严格引种检疫。引进的种猪做好隔离观察疫病监测和疫苗接种。⑧标准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饲养管理。⑨安全的人工授精程序。⑩合理的场址和科学布局。
.社会效益
种猪生产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行情,而是来自于疫病,长期以来由于引种饲养管理生产防疫等方面不规范不严格实施各项制度,大部分种猪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疫病,造成产仔猪少成活率不高品质不佳生长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和猪场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广西每年约有300 万头猪因疫病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十个亿。部分种猪场长期受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疫病困扰。
各场实施后,总体平均死亡率降低了2.39 个百分点。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不断改善。其中长白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提升了2.14头,仔猪平均死淘率下降了1.92 个百分点。而杜洛克和大约克的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分别提升了1.36 头和1.88 头,仔猪平均死淘率降低了1.15和1.53 个百分点。长白仔猪达到30kg 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2.21d 和4.35d,30kg ~100kg 平均日增重提升了29.86g,保育猪和肥育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0.048 和0.089;杜洛克仔猪达到30kg 和100kg 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1.79d 和4.1d,30kg ~100kg 平均日增重提升了21.64g,保育猪和肥育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0.045 和0.078;大约克仔猪达到30kg 和100kg 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1.59d 和4.8d,30kg ~100kg 平均日增重提升了19.70g,保育猪和肥育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0.035 和0.078。每个重点种猪场每年可以增收节支10 万元以上,4 年共40 万元以上,20 家中小型种猪场则可增收节支800 万元以上。